阅读历史 |

第454章 456:孽债(1 / 2)

加入书签

这时来卖块菌的人越来越多,周母招呼他们排好队,口渴发寒的就去舀姜汤喝。

口渴的听说有姜汤喝,忙把背篼放下排队,去阶檐舀姜汤喝。

院子里很快就站满了人,都是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七弯八拐的算起来都是亲戚。

大伙儿站在院子里等过秤的同时,凑到一起说话,都在议论挖块菌的事。

虽说改开了,但山里大多是没多少见识的村民,只晓得卖劳力挣钱,这年头修建少厂矿也少,连卖劳力的机会都不多。

周家的块菌价钱不低,听说运气好一天下来挣的钱,比那些有门路的人家在水泥厂,土煤窑干活一月挣得的工钱还多。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方田大队能上山的都上山了,往年这几天冷冷清清的松林、板栗林到处都是挖块菌的人。

但大伙儿都记住周家说的,挖了块菌后要回填,不然往后就没得块菌挖了。

那汉子的块菌很快就分好等级,赵慧芳把挑出来的装回背篼,“这些你拿回去,那边给你过秤。”

“噢噢!”汉子忙提回背篼,站到李秋月和罗海丽跟前看着她们过秤。

两人边过秤边报数,“一等11斤半,二等23斤,三等34斤,末等21斤。”

张秀香和蒋玉几个把过了秤的块菌,分等级装竹篓里提到后院清洗。

在过道干活的周怀安和周一丁也来了,两人看着院子里的人都愣了一下,“才四点多,咋就来了这么多人?”

话音未落李秋月就喊了起来,“一丁,赶紧把这些块菌送后院清洗。”

“要得!要得!”周一丁一手提起一个竹篓就朝后院跑。

周怀安也坐到了小方桌前,“燕儿,还是我算账给钱,你记账哈!”

杨春燕点了点头,“今天有的忙了,早上小雪就说了方田大队的人都上山了。”

“烤房明天就砌好了,人多也不怕了。”

周怀安提起一条肉给了来拿肉的村民,想着这样不行,得找家卖肉的来摆摊才是。

经过昨下午,卖货的和收货的都有了经验,大伙儿来就按顺序排好队。

收货的挑货、过秤、送货、记账,忙而不乱。

周大田家和周三爸家到后,见院外都排满了人,忙去了过道从后院进去,把背篼放到一旁,去帮着挑选分类,清洗块菌。

过了一会儿徐书记也带着儿子来了,见后都惊讶不已,“我的妈,老幺家比大队交公粮的时候还热闹哈!”

方田大队的大队书记看到徐书记笑着上前打招呼,有些嫉妒的说:“徐书记,明年你们村就要出万元户了。”

和周怀安打了几次交道,他晓得这家伙就是滑不溜丢的,肯定不会去凑评选万元户的热闹。

说实话万元户就是名气,评上了的人家准没安稳日子过。

徐书记笑道:“万元户还早呢!我听大松说,他们就是帮省城的老板收货,一家子就赚点工钱,可能还没你们挣得多。”

方书记不相信,“这样啊,那他多划不来?”

徐书记和他站到路边,低声交谈起来,“划不划得来咋说呢!我听大松说,他家老幺媳妇的老汉儿,以前跟着县城德生堂王医生学过几年。”

“老幺媳妇从小跟着老汉儿上山采药,嫁过来后就带着家里上山找草药送德生堂卖。德生堂又在帮省城的大老板收货,一来二去的就把收块菌的活交给他们做了。”

方书记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难怪不得没多久就修了这么好的大瓦房。”

徐书记说道:“他家修这砖瓦房吃了不少苦,几间房子的砖瓦全靠一家老少拉黄泥,打土坯,连刘窑匠都佩服他们,说这一家子太能吃苦。”

“我以前就看好他家,穷是穷,但下头的几个娃都齐心,就连讨进来的儿媳妇也一条心。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加上一家子都是勤劳肯干的,发家只是早晚的事。”

方书记附和道:“这话没错!我们村方志强家媳妇就是杨家坪子的,嫁过来也带着男人挖草药挣钱,上个月也搬进大瓦房了。”

“村里那些眼红的只看到人家修大瓦房,就没看到两口子几个月下来,累得又黑又瘦,跟大饥荒那些年的人差不了多少。”

徐书记:“说实话,我巴不得他们家和德生堂那边把关系搞好,也替大伙儿多找些挣钱的门路。”

“从上半年他家开始挖草药卖,到后来在村里收黄鳝、收草药、现在帮着收块菌,大伙儿有了门路挣钱,村里为钱干架的人家也少了。”

方书记觉得他说的很对,“对头,说起来我们村也沾了他们的光。今天村里没一个蹲墙根烤太阳打牌的,全都上山了。得亏他们这成关系,不然这好事咋轮得到我们几个村。”

徐书记笑着拍拍他肩膀,“是啊,没人要的块菌也卖成了钱,年底大伙儿就有钱割肉打酒喽!”

两个书记正说的高兴,观音大队的书记也来了,三人寒暄后见院子外面都是人,便约着去徐书记家喝酒去了。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温度也越来越低,老爷子找了口烂陶盆,点了柴禾放院子里照明。

富牛村的村民有的等不住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