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0章 写个英文诗(2 / 2)

加入书签

使用了各种英国的俚语等等……

这对于古板僵化的欧洲文学来说固然是创新,但是这对于世界文坛来说真没啥好新奇的:改编格律,写市井文学,使用俚语——这在中国至少是从元代开始剧作家就在做的事。

而前世世界的文学艺术方面一直受欧洲人所主导,所以莎士比亚直接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但如果就论他所做的贡献,奥林匹斯山上得站不少宙斯,元曲四大家、明代一票剧作家都能挤上去。

王文龙干脆开始给托马斯科普,讲起《窦娥冤》《赵氏孤儿》《邯郸记》《关羽单刀赴会》等故事,他直接用英文讲解,很快吸引来在场一众人的目光。

足足讲了小半个时辰,王文龙终于将故事讲完,旁边围着的一票人或是通过翻译或是直接听得懂英文,此时全都嘴巴大张。

范里安惊讶说道:“中国的戏剧真是太有意思了,原来那些广东人所唱的大戏就是这些东西?”——范里安进入广东传教的时候也看过舞台上演的戏剧,但是完全看不懂,这时才知道中国戏剧如此有趣。

王文龙对范里安建议:“普通中国人的审美和士大夫阶层有一定的差别,如果西方人想要了解中国光是看儒家的四书五经是不够的,耶稣会可以翻译一些中国人的小说和剧本过去。”

罗明坚翻译《四书》费时费力,但在欧洲留下的影响力却不大,这玩意儿中国人自己都难得看懂,更别说想要吸引欧洲人了。

王文龙知道后来欧洲确实流行过一阵中国文学,主要是明清的小说话本,其中一些质量一般的明代才子佳人小说却在欧洲引起追捧。

可见文化交流无论在东西方,靠阳春白雪的效用都不太大,还是通俗文学最能引起民间共鸣。

范里安听到王文龙的话点点头,想着自己是否应该让罗明坚转而翻译些中国的小说和剧本。

而这时托马斯说道:“中国人的戏剧之精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只可惜这些曲折情节的剧本外国人还读不懂,想来中国人的诗词一定更加有水平。”

王文龙笑着说:“诗词的翻译太过于困难,如果直接将中国的诗词翻译成欧洲文字,只怕多半韵味都要丧失。”

当即便有人感叹说道:“这太可惜了,如果能看到先生所写的诗词就好。”

王文龙想了想道:“不如我写一首英文诗吧。”

“先生还会写英文诗?”

王文龙直接跑来纸笔,挥手就在纸上写下诗歌名字《西风颂》。

五节长诗《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原历史之中还要两百年后英国人才能写出,其中的大量技法在此时的欧洲诗歌中都还没有出现,放在英国人眼里定然是一种十分新奇的作品。

至于二百年间英文词汇的变化很大,固然会有些妨碍,但是标准的英语就是在莎士比亚之后才慢慢成熟的,在这年代改变一些英文的拼写方法,实在不是什么奇怪事情。

诗作中一些单词的拼写方法不同很容易能被理解成王文龙不熟悉英语,或者是为了使诗词押韵所以特意改了拼写方法,大体意思和韵律还是不会变的。

他一边写,在场能看懂英文的人便渐渐围过来,看不懂的也有人帮忙翻译。

而在场的中国人看着王文龙用拉丁文字创作,引得一群洋人围观的场面全都觉得惊奇。

此诗,才写到一半托马斯就激动的说道:“这诗太美了,且富有哲学意味,和现在的英国诗都不一样。”

《西风颂》这首诗很长,能围在王文龙身边一直看还不走的,基本都是诗歌爱好者,越看越是对这诗的作者感到佩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