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3章 家史(1 / 2)

加入书签

如兰顿一下,又继续说道“其实我奶奶年轻的时候医术也就一般,否则怎么会去市中医院上班呢。

我估计那时候她根本不会做面具,实际上她的全部家学都来自于我外太公叔,也就是潘建臣,但那是后来的事情。

实不相瞒,我小的时候,毛竹园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是破旧不堪,可家里却拿不出钱来修缮。

现在你看到的毛竹园是后来两次修缮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包括那些种植园都是后来搞起来的,算算时间,我奶奶成名实际上也就是三十多年的光景,那时候她都快六十了。”

李新年吃惊道“你的意思是你奶奶靠贩卖人皮面具赚到了第一桶金”

如兰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也不能这么说,但我觉得那时候我奶奶应该对面具的收入会感兴趣,并且这种面具绝对不会便宜。”

顿了一下,忽然问道“对了,你不是让我舅舅帮刘波的儿子做了一个人皮面具吗你给了他多少钱”

李新年迟疑道“那是妙兰的面子,他只收了十万块。”

如兰说道“对呀,妙兰出面都收了十万块,况且还是刘波儿子自己的人皮,如果是陌生人求他做的话,你想想要多少钱。”

李新年呆呆楞了一会儿,随即疑惑道“那你奶奶做面具的绝技是从哪里学来的,难道真的是潘家的祖传”

如兰缓缓摇摇头,说道“其实面具的制作技术并非潘家的绝学,实际上是潘建臣在青龙观跟一个老道学来的。”

李新年吃惊道“潘建臣”

如兰点点头说道“我这个小太外公跟太外公潘建栋不一样,他是个很有责任感的男人,他眼看着家传的医术渐渐失传,就决定外出学医,重振毛竹园的名声。

可那个时候又不像现在到处都是医学院,那时候学医的人只能到处拜师学艺,要想找到高明的师傅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潘建臣二十来岁就在外面到处拜师学艺,可以说浪迹天涯,并且为了学医一辈子都没结婚。

可问题是他直到四十多岁也没学到什么名堂,但他没有放弃,据说就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因为慕名开元的中草药,所以在那里待了两年,最后穷困潦倒流落到了青龙观。

当时青龙观的道长自称乾阳真人,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个老道不仅精通医术,而且擅长易容术,也就是会制作面具。

现在我也不知道潘建臣是怎么获得了乾阳真人的赏识,反正他在快五十岁的时候成了乾阳真人的徒弟。

但乾阳真人收潘建臣做徒弟的时候有个条件,那就是潘建臣必须出家为道,结果潘建臣就答应了。

十年之后,乾阳真人得道升天,潘建臣就接替乾阳真人成了青龙观的道长,道号纯阳真人,也就是纯阳先生。”

李新年嘴里“啊”了一声,然后吃惊的合不拢嘴,最后一脸震惊道“什么纯阳先生就是潘建臣”

如兰点点头,说道“否则他怎么会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向我奶奶倾囊相授呢后来我舅舅的父亲以及爸、我舅舅的医术都得到过潘建臣的指点,所以他们都自认为是纯阳先生的弟子。”

李新年一脸恍然地说道“搞了半天,纯阳先生居然就是你们毛竹园的人。”

顿了一下,又急忙问道“那潘建臣跟顾东阳是怎么回事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如兰迟疑了一下说道“很简单,顾东阳在一个偶然场合认识了潘建臣,那时候潘建臣穷困潦倒,而顾东阳那时候则生意兴隆。

所以顾东阳资助了潘建臣,他们成了密友,所以后来他对顾百里格外关照,这才是四合院跟毛竹园的真正渊源。”

李新年一脸恍然的样子,心想,原本以为四合院和毛竹园的渊源来自于丈母娘和潘凤的关系,现在看来丈母娘和毛竹园扯不上什么渊源,她也就是跟蒋建民有个女儿而已。

反倒是老丈人一家跟毛竹园的关系源远流长,看来,老丈人最后跟毛竹园断绝来往的主要原因无非是两个。

一是丈母娘和蒋建民的暧昧关系,另一个是因为蒋建刚儿子蒋麒麟的夭亡,但潘凤最终没有跟四合院翻脸的原因恐怕还是看在潘建臣的面子上。

只要潘建臣还活着,她多少要给顾东阳的儿子一点面子,当然,如果潘凤知道她唯一的孙子死于顾百里的报复的话,恐怕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另外,顾百里很有可能也参与了骗贷案,并且知道内情,所以潘凤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通过丈母娘维持着毛竹园和四合院若即若离的关系。

“既然潘建臣和潘凤的医术都源自乾阳真人,这么说会做面具的人并不仅仅限于毛竹园,乾阳真人应该还有其他的徒弟吧。”李新年的心思又回到了面具上来。

如兰犹豫道“乾阳真人除了潘建臣之外只有三名徒弟,他们都没能活过潘建臣,眼下潘建臣的徒弟也仅剩下阳道长和明阳道长两个人了,据我了解他们对面具没有兴趣。”

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